儒鴻教育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攜手,今年在宜蘭縣及花蓮縣偏鄉開辦「儒鴻學堂」,安排閱讀及影像課程,讓偏鄉學童透過「探究式閱讀」及「影像教育」,開拓視野與能力,今年兩種類型課程,吸引超過300名學童參加,創作了精采的AI繪本與攝影作品,臺師大特別舉辦發表會,說明合作成果。
儒鴻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曉開表示,基金會過去以發放獎學金扶助弱勢學童為主,得知臺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長期在偏鄉的數位機會中心進行探索式閱讀與影像教育,雙方理念相近,便攜手在今年啟動「儒鴻學堂」計畫,透過影像與課程教育,甚至導入AI,幫助偏鄉學童能提早認識與理解自己的環境,以因應未來環境的改變。
臺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臺師大文學院院長須文蔚指出,108新課綱上路後,強調探究式閱讀,學生只要面臨升學,都需要進行專題研究或成果發表,但偏鄉學生在圖書館、書店等資源都比都會區少,因此今年與儒鴻基金會合作,啟動「儒鴻學堂」,以「閱見世界、影像築夢、織造未來」為核心,導入新型的閱讀及影像課程,縮短教育落差。
須文蔚院長表示,儒鴻公司屬於紡織產業,加上儒鴻公司聘用許多移工,與偏鄉有許多新住民家庭情況相同,因此今年在閱讀課程上,以紡織、永續及新移民為主題,透過閱讀繪本,孩子可了解紡織產業與永續環境的關係,還可認識母親的故鄉與文化,課程也導入AI工具,協助孩子繪創作AI繪本。至於影像課程則安排年輕導演前往授課,教導孩子如何用數位工具,拍出想說的故事。
「儒鴻學堂」的閱讀課程在花蓮及宜蘭共開設5個聚點,有183位學童參與,製作出9部繪本影片,影像課程則在宜花開設4個營隊,有141人參與,製作出42份個人地圖,11份訪問地圖,成果豐碩。